这个入选TOP10的理想职业,却有八成的人想跳槽?
教
职
▅ ▆ ▇ ▉
小Yo来聊聊教职
高校招聘新风向,教职新动态常关注!
前段时间,小编在撰写发布《人间清醒!50岁出头还没评上教授,跳槽高校让我认清现实!》一文时做了一个小小的调查,近100人参加。调查结果显示,竟有超八成的人想要跳槽,这个数据可能没有那么精准,但也能反映一些问题。
据教育部数据统计,目前,全国教师总数已经达到1792.97万人,比上年增加60.94万人,增长3.52%,其中高校教师增加5.34%。从这个数据来看,高校教师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那么,为什么高校教师想要跳槽,外围人员想要“挤进”教师圈?大家又是如何看待教师这个职业的?
01
教师被视为TOP10理想职业
据DT财经和智联招聘数据统计,完全抛开经济等现实因素,教师这一职业在人们最理想职业排名中位居第八。(见下图)
我们每个人都多多少少设想过自己将来想要从事的职业,自由、快乐、简单、舒适、艺术、生活,如果包含这几个因素,对于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职业。从调查结果上我们也可以看出,“自己开店”、“独立摄影师”和“烘焙师/料理师”这三个职业位居前三。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当一个科学家、学者是一份非常具有荣誉性的职业,也会满足我们对未知世界探索的好奇心。
前三名职业无疑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科学家和学者似乎也只处于多数人的理想追求中。相对来说,金融从业者、设计师和教师这三类职业比较普遍,其中“教师”这一职业在这十个职业中又是非常“接地气”的一个职业。在大学时期就可以考取初中高教师资格证,继续攻读硕士和博士就有机会在大学任教。于此同时,无论是各行各业都需要老师,假如想做一名摄影师,大学会有摄影专业,假如想做一名烘焙师,大学也有烘焙专业,我们想做金融,大学也有金融专业。。。教师这一职业既可以满足我们的兴趣追求,又可以负担我们的生活需求。现在,很多高校都实施了校企合作,教师的发展空间就会更大。前提我们是一名大学老师!
除此之外,教师这一职业当选TOP10理想职业还有哪些原因呢?
(1)社会环境:受疫情影响,部分企业倒闭,众多员工面临着裁员或者延迟发放工资的风险。被裁员的员工面临着工作难找、存款不足的尴尬境地;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和硕博生,受社会环境、家庭、师长和同学影响,择业普遍求稳。而在疫情时期,学校教师因其特性,基本不会面临被裁员和拖欠工资的情况。这也就导致教师和国家公职人员这一类的岗位,成为热门首选职业。
(2)国家政策:教师薪资待遇不断提高,国家在编制上也予以优先保障需求。前段时间教育部在其网站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关于待遇部分,征求意见稿提出,国家分类建立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机制。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并逐步提高。绩效工资分配应当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并体现对优秀教师、班主任等特定岗位教师的激励。高等学校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自主确定内部分配办法,健全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符合高等学校行业特点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征求意见稿还提出了津贴补贴、地区补贴、住房优惠、医疗待遇、退休待遇、民办待遇等方面的规定。
(3)传统观念:在人们的观念中,尤其70后和80后一代,对教师这一职业认可度非常高,进而会影响其后代的择业观,并且父母的影响非常大,即使最终不会选择教师这一职业,但基本会在父母的影响下会尝试考取教师资格证,也就是所谓的“多一个证多一条出路。”
除此之外,教师被视为“TOP10理想职业”,在大众的普遍意识中,有寒暑假,还不用定点上下班,也是众多漂泊在外的“打工者”回家发展的高频选择。被圈外人俗称离家近、事儿少、钱还多的好职业。事实真相真的如此吗?为什么调查结果却有超八成的人想要跳槽呢?(此调查采取随机取样方式不具普遍性,具有一定的参考性,欢迎指正)
02
教师也是一份极具挑战性的高压力职业
“教师”的确是一个非常理想的职业,它本身具有的优点和优势也是不可磨灭的。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和矛盾性。高校教师(在此我们着重分析探讨的对象是高校教师)是一份极具挑战性的高压力职业,教师需要在复杂及不可预测的条件下通过长期投入和奉献,追求卓越和创新。
在前段时间举行的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2021年年会 暨“十四五”期间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专题研讨会上,该研究负责人、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研究员鲍威分享了他们的发现:“高校教师总体生理健康状态不容乐观,且呈逐年加重趋势;多重职业负荷也对他们生理疾病检出率产生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
不同阶段的老师面临的压力不同,初入高校的教师面临着非升即走的压力,通过入职考核的教师会面临职称晋升的压力,除此之外,还有每一位老师都会面临的家庭、生活以及心理的压力。基本可以分为三类:考核压力、家庭压力、身体压力和心理压力。
(1)考核压力:有教授坦言,只要不退休,就始终会面临体制考核的压力。据调查,62%的教师在职称晋升时没有一次通过,甚至有的教师年过50都还没有评上教授。再者,教师的岗位一般分为教学岗和科研岗,大部分学校都是教学和科研相结合。而教学和科研的平衡问题也是众多青椒在考核时难以突破的难点问题。
(2)家庭压力:百度搜索中国博士毕业的平均年龄是33.17岁,这个年龄段的博士不仅需要承担学校考核的压力同时也要承担家庭的压力。还没有结婚的大龄博士会面临被父母催婚的尴尬境地,已婚博士面临着住房、子女教育、配偶工作和赡养父母的重重压力。
(3)身体压力:近几年我们总是会看到年轻教师去世的不幸消息。国内已有研究指出,高校教师体检异常率高达90%,亚健康现患率接近70%。从医学角度来讲,职业负荷带来的慢性压力引起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代谢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职业负荷也可能造成肿瘤性疾病发病率的显著提升。教师的身体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4)心理压力:这一压力可以说是工作压力、家庭压力和身体压力综合导致的结果。心理压力的不当处理进而又会影响工作、家庭和身体,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
所以,高校教师也是一份极具挑战和高压力的工作。高校教师与学校签署的合同一般都是“3+3”年起,合同涉及了租房补贴、科研启动经费、人才引进费用等各项经费,这就决定了教师区别与企业员工,它极具稳定性,不能轻易离职和跳槽。
综合分析教师职业的特性,它既是人们眼中的理想职业又是一份极具挑战性和高压力的工作。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适合走教师这一条路呢?
03
什么样的人适合作高校教师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同样每一份职业也都有属于它自己的特性。如何判断我们的个性与教师的特性是否匹配,既要充分了解自己,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判断,又要充分了解教师这一职业,对教师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而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苏格拉底穷其一生都在探索“认识你自己”,当然我们不需要上升到那么高的高度,但是我们也要对自己有一个相对客观的认识。
高校教师是一份周期相对较长且不易出成果的工作。我们这里泛指本科生教师,本科生教学周期四年(排除医学等特殊专业)换一届,在这四年中我们面对的学生群体基本上固定,即使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我们也必须带到毕业。
关于学术科研成果,如果你想要快速获得结果,短期看到效果,高校教师这份工作不太适合作短期项目的人。搞学术科研是一个需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挫折、沉得下心来、理智冷静对待的一件事情。
除此之外,最难的一个问题就是人际交往的问题。在企业我们经常会看到因为和同事、上司的矛盾就可以潇洒辞职的众多案例,但是在高校你得忍着,或者说你得提高自己、学会处理和协调人际关系。如果不跳槽或者离职,同事也就基本固定了。
当然,教师的特性不仅如此,而这一特性确实教师需要拥有的。否则就真的是在折磨自己了。
04
结束语
一份职业、一份工作都具有两面性。大家对高校教师这一职业都有自己的认识,而不同地区的高校、不同层次的高校具体情况都有很大的差异。同时,每一个人的学术业绩能力也因人而异。当真正下定决心走高校教职这条路时,传统的观念和看法需要重新思考,前辈的经验可以参考借鉴,但是不要被它们左右。利用自己的资源和能力去了解教职,慎重选择,认真对待。
最后借鉴习近平总书记说的一段话,“教师是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教师要认识自己职业的重要性,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全身心投入到教书育人工作中。”除此之外,教师要有崇高的理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1.科技日报:《北大研究揭高校教师身体现状:“中年健康危机”需关注,带研究生数量也是影响因素》
https://m.gmw.cn/sogou/202112/13/35378048.html
2.DT财经公众号《2020年最理想的职业是什么?》
https://mp.weixin.qq.com/s/VaVq81TYX4aPi3wdTpr5tg
3.潇湘晨报:《年轻人最理想的工作是啥?这个答案你猜到了吗?》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7388049069700200&wfr=spider&for=pc
4.中国新闻网:《多地明确下半年教资考试时间 如何看待“教师热”?》
https://www.chinanews.com.cn/sh/2021/08-28/9553072.shtml
5. 新华网:《教师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这些变化值得期待 》
http://www.news.cn/mrdx/2021-12/01/c_1310345035.htm
6. 中国网:《@全国1792.97万教师 十项教师节庆祝活动已启动》
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1/53730/mtbd/202109/t20210908_560793.html
延伸阅读